您现在的位置:中考济南站 > 中考报考 > 论坛热帖 > 正文
来源:家长帮社区 作者:沧海岳明 2011-09-30 16:26:11
本文来自e度论坛,点击查看原帖内容
逆反心理是指在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抵触情绪,并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。
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尊严,显示其自主性和存在价值。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,但中学时期的逆反心理是最重的。
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急剧成熟阶段,思维也由简单、正向思维向逆向、发散等方面发展。其中,逆向思维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。持这种思维的学生一般很有批判性,但容易片面、固执、极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。比如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,凡事都应该自己作主,而容易把家长、老师的教导看作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,随之产生反感、厌烦情绪,继而采取回避甚至背其道而行的应对方式。
逆反心理的产生固然有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、心理因素等特殊原因,但在某种程度上与青少年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关。家庭教育的缺位、学校教育的不得法、社会人文环境的不良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皆容易促成、加剧逆反心理。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呢?笔者认为:
首先,正确认识逆反心理。逆反心理是中学阶段学生独立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,它既有消极影响,也不乏其积极意义,我们只能因势利导、逐步调适。
其次,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。家长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,简单的批评和粗暴的训导不仅收不到效果,还会影响与孩子的关系。另外,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要适度,要善于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,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。
第三,优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。学校、教师要认真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,尊重学生。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,应用心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受,不可排斥和疏远,要用真诚的情感关心、帮助、鼓励他们,缓解学生因各方面压力(如学习压力、人际关系不适压力等)而加重的逆反心理。
第四,完善社会人文环境。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。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,给青少年提供学习求知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,特别是成人文化中的不良内容如荣辱不分、是非不辨、盲目跟风等都可能暗示、纵容中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。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侵蚀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尤其是社区具有资源上的优势,要充分调动多方力量,有效净化和完善社会人文环境。
2017年济南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| ||||
语文 | 数学 | 英语 | 物理 | 化学 |
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,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!>>点击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