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中考济南站 > 中考备考 > 中考复习 > 正文
来源:家长帮社区济南站 作者:中考失误之弥补 2016-05-12 16:23:17
(2)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。
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,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,一生蔑视权贵,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。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。正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中所写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。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,因此,提到“杜甫”就应想到他“陇国忧民”的思想;杜诗,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。
南宋是个风雨飘摇的朝代,汉人(统治者)被子金人赶到江南(杭州)。因此,南宋词人在诗词中大多表现出收复失地,慷慨报国的壮志。如陆游《示儿》中所写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。辛弃疾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》所写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
二、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
1、正反对比。
古今对比、美与丑对比、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、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。
2、衬托。
①从正面衬托。“江山荒城猿乌悲,隔江便是屈原祠。一千五百年间事,只是涛声似旧时。”(陆游的《楚城》)“江山荒城猿乌悲”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。该句以“荒城”的悲衬托“乌”悲,衬托诗人内心的悲,猿猴、乌鸦与悲凉、愁苦相联。
②从反面衬托。南朝诗人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中有一名句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被后世传为绝唱。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(唐?杜甫《望岳》)大意是:我一定要登上(泰山)绝项,放眼四望,那所有的山山岭都会显得十分渺小。该诗句表面上是在写景抒情,而实则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: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。“蝉噪”衬托“林静”,用“鸟鸣”显现“山幽”,动中写静,充满生气,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。
3.虚实结合的手法。
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,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”后文的虚写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,与前文的实写“僵卧孤村不自哀”相照应,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慨叹。
4、比喻、拟人、夸张等手法。
“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。别时容易见时难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(南唐。李煜词《浪淘沙》以自然界的花落、水流、春去不归三件事比喻离别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,永不能见,沉痛哀婉,十分凄凉。
5、借景抒情。
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无一纯写景诗。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”(唐?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)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。云横秦岭,雪拥蓝关语意双关,明写天气寒冷,暗写政治气候恶劣。“家何在”喻将远走,“马不前”喻前途艰辛。冰天雪地之中,诗人立马蓝关,不独心系家人,更多的是伤怀国事。景物描写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。
以上只是从整体上对初中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,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还要了解诗人的生平,扣住重点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意境,平时要多看诗词赏析的文章等等。另外答题只要答出关键点即得分,需要考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课堂笔记的重视,这样才能精准把握诗词所表达的内涵。比如柳宗元《江雪》表面写景,实则表达了作者“孤寂、高洁”的内心情感。
2017年济南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| ||||
语文 | 数学 | 英语 | 物理 | 化学 |
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,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!>>点击查看